
为了活着
来源:
山东正元建设公司
作者:
勘察设计研究院 张世举
发布时间:
2024-03-01
浏览量:
---读《活着》有感
近日,我在职工之家借阅了一本余华的《活着》,读完后感触颇深。
一个真正的作家只为内心而写作,《活着》的作者余华就是如此。余华通过主人公福贵悲惨的一生,揭示了活着的意义。《柏林日报》给这本书极高的评价:本书的价值无法用任何评论的词语来形容,“伟大”这个词在这本书面前也显得渺小。
福贵本是地主家的儿子,年少时吃喝嫖赌败光了家产,气死了地主老爸;战乱又被拉去当兵,战争结束死里逃生回到家乡时母亲已故,女儿因发烧耽误治疗变成了哑巴;小儿子小学没毕业就因为给县长的妻子献血被抽干血而亡;好不容易女儿嫁个好人家,结果死于难产,女婿也是苦命人,在一次出工时不幸被机器碾压致死;福贵的媳妇本是有钱人家的小姐,嫁给福贵后一天好日子没过上,接连不幸也油干灯灭;福贵独自抚养外孙,遇上叁年困难时期,孩子生病挨饿因吃多了豆子而亡。一大家子苦命的人都被福贵亲手埋葬,他买了一头年老的病牛依偎陪伴。故事的结局:老人牵着牛,用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唱着歌:少年去游荡,中年想掘藏,老年做和尚......
这个世界本就没有那么多的公平,有人享受荣华富贵,有人却要面朝黄土背朝天,挥洒着汗水过完苦难的一生。面对这些,憎恨和逃避都是徒劳,只要活着,就要敢于接受自己的平庸,敢于承受生活的苦难。就像一位哲人说过,其实生活到头来不过是虚惊一场,曾经那么多随风而逝的过往都成了岁月印记的一抹沉香,成长的苦痛似乎如风中的记忆,随风消散。
很多时候,我们看似拥有的却正在失去,在无尽的忙碌中遗失了快乐。人生只有一次,生命只有一场,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块田地,苦尽甘来,我们仍然能够种桃种李种春风。“活着”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,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呐喊,而是来自争取,去实现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,去体验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、无聊与平庸。人的一生就是由无数个悲欢喜乐组成,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里,我们都要争取活着,因为只有活着才能看到明天的阳光。
家人一个个相继去世,本应绝望的福贵没有抱怨和仇恨,而是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。生活本身就很艰难,抱着追求乐观的态度活着,才是“活着”的真正意义。我们要像福贵那样保持豁达的心态,去面对新的一天赋予我们的生活。正如余华在自序中所说: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,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着。
网站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

Copyright © 2014- 版权所有:中韩乱幕日产无线码无人区 | &苍产蝉辫;备案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