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年的味道
来源:
山东正元建设公司
作者:
勘察设计研究院
发布时间:
2024-02-06
浏览量:
二十叁,糖瓜粘。?二十四,扫房子。?二十五,磨豆腐。二十六,去买肉。?二十七,宰公鸡。?二十八,把面发。二十九,蒸馒头。?叁十晚上熬一宿,初一初二满街走......这首春节童谣传了一代又一代,记录着一个仅属于中国且只有中国人才享有的传统节日。
作为中国人的春节,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的许多奇迹,数亿人的南北大迁徙,难以计数的外出归家的游子,肩扛手拎,携带着大包小包,包包都是满满的爱和殷情的期待。春节是辞旧岁迎新年的日子,在那些传统的仪式和规矩中充满了敬畏与守望的意味。
古往今来,无数的文学作品里都能找到“春节”的踪影,曹雪芹《红楼梦》中的春节写着“到了腊月二十九了,各色齐备,两府中都换了门神、联对、挂牌,新油了桃符,焕然一新.....”“大观园正门上挑着角灯,两旁高照,各处皆有路灯。上下人等,打扮的花团锦簇......”老舍在《北京的春节》里写道:“除夕真热闹。家家赶做年菜,到处是酒肉的香味。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,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,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。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,不许间断,鞭炮声日夜不绝......”沉从文在《忆湘西过年》中写着:“我生长的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口的小县城,但是狮子龙灯焰火,半世纪前在湘西各县却极着名......”不同的作者对春节有着不同的感受。
长大后发现最喜欢过年的还是孩子们,儿时的回忆里,腊八后大人们就开始为春节而忙碌了,打扫卫生、置办年货。置办的年货有鸡鸭鱼肉,炒货糖果,各式鞭炮等。需要煎炸的食品提早备好,家人从里到外的新衣服,女人们提前去理发店排队烫头发......记忆中小时候每年过年好像我都不止一套新衣服,然后年前的每个晚上都拿出来试穿,数着日子盼着初一穿新衣。那个时候没有网购,街上的店铺也很有限,什物大多是赶集购买,服装去一个大的服装城。赶集买东西一趟买不全,大人们一趟又一趟的把需要的东西从大集上买好带回家,服装也不是一次就能看好买回,总是一个个店铺的转,试穿、砍价,货比叁家.......即使没有买到心仪的衣服我也是欢喜的,因为在路上妈妈会买油炸羊肉串,烤红薯,冰糖葫芦,糖炒栗子堵住我的嘴,走一路吃一路也是大多数小朋友逛一天不嫌累的诱惑。
中国年主打的就是团圆。忙了一年的人们在年叁十都往同一个方向奔,那是家的方向,无论怎样都要回家过年。大年叁十全家人围在一起包水饺,吃年夜饭,看春晚,放鞭炮......大街小巷家里家外满满都是过年的氛围感。大年初一我们会早早起床,从里到外换上新衣,到奶奶家吃新年第一顿水饺。奶奶会早早起床把糖、瓜子花生等坚果,各式水果摆上,我进门拜年时会收到大红包。由于爷爷是单位的老革命干部,初一早上六点半开始拜年的人就络绎不绝。记得那时候单位八点半搞团拜,在单位宿舍的球场,大部分人都在球场集合,相互问候过年好,团拜结束后大家会再各自到相熟的领导同事家去串门......
长大后生活越来越好,以前过年才能吃上的佳肴平时可以随时吃到了,新衣服也是随时需要随时购买,不是只有过年才能添新衣,糖果坚果因为保持身材的需求吃得很少了,鞭炮也因为安全环保的要求城区禁放,但是中国年仍然是张灯结彩热热闹闹,年夜饭有在家张罗的,也有去饭店的,无论时代怎么进步,中国年还是团圆年。辞旧迎新,浓浓的年味在畅谈亲情的一家人中涌出,那缤纷独特的窗花,孩子们的雀跃,女人们的彩妆,菜肴的飘香,亲人们的团聚,把春节充盈得其乐融融。
即将迎来的是龙年春节,浓浓的年味定会吹开含苞的爱的花蕾,待到来年春暖花开的时节,愿人们在新的一年龙腾虎跃、生龙活虎、龙凤呈祥!
网站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

Copyright © 2014- 版权所有:中韩乱幕日产无线码无人区 | &苍产蝉辫;备案号: